手机版 游乐区新闻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

2022年最新设计趋势!GOOD DESIGN AWARD评委深度解析:设计的共生与迭代化

时间:2024-03-26 11:15|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原标题:2022年最新设计趋势!GOOD DESIGN AWARD评委深度解析:设计的共生与迭代化

  2022年,设计趋势在全球疫后的影响,以及不断变动的世界局面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传统的设计概念已经不再适用,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割裂,不断迭代更新成为了设计的新时代形态。

  今天,给大家带来GOOD DESIGN AWARD关于最新的设计趋势的解读。

  每年,GOOD DESIGN AWARD都会实施“Focused Issues”项目,聚焦当年设计的新变化与新思路,并邀请担任奖项评审委员的设计师们提供分析并发布,今天就来让我们看看新的一年里,评审委员们的观点都有哪些。

  饭石蓝为Real Public Estate统筹,自身作为都市设计师,关注创意公共空间利用及地方政府项目的推广以及利用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地区价值的领域。

  经过长期对设计项目的统筹和执行,饭石蓝发现目前在“启动大规模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传统设计过程已经变得不再适用。”,简而言之就是由于环境多变,大型的设计项目将迅速“过时”,以往“设计启动并执行→设计完成后交付”的经典模式,已经过时了。

  因此,实行一个“小规模且未完成的设计项目,并不断改良”,才是未来设计尤其是公共设施类设计项目的新趋势。

  成功的设计出一个小规模项目,需要很多要素,其中一个考量,就是项目是否可以长期维持。这一点,在GOOD DESIGN AWARD获奖作品“kitamoc”中获得了一定的体现。

  从最开始的“建立露营地”这个单纯的概念逐渐发展,将露营地建成的目标实现之后,团队成员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挑战和可能性,让整个项目也随之进化。

  项目组将业务逐渐扩展为“木材加工”,并通过对木材的了解,发现了当地的环境很适合进行蜜蜂养殖,随即将项目进一步扩展。

  项目慢慢的从小变大,加工业、养蜂业又促进了地域的活化,带来了更多的露营观光客,形成了完整的可持续闭环。

  一个小型项目,对于“群策群力”的需求度极高,也因此,让项目被服务的对象一同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属性。

  将旧有的老房改造,形成新型的聚落社区,是“区域开发[Johnson Town]”项目的核心理念,在这之中,设计师听取了居住者的需求,为居住者提供了不同的功能空间。

  让居住者一同参与进设计流程之中,将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设计改良,让整个小区形成了不同的“功能聚落”:各类由居民经营的店铺、活动中心吸引着过客的眼球,增强了邻里之间、不同年龄层、居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在进行小型项目的拓展和挑战时,我们也必须对项目抱持有“宽容的心理”,不能过于揪住错误而进行过度的问责,过度指责会导致执行方规避风险,放弃挑战而选择安全。

  最后,设计方不仅要进行突破创新,同时还需要为被服务方明确阐述愿景,只有将各方团结起来,切实的为共有目标、愿景服务,每一个行业的人才会分工明确,有效协同。

  其中,愿景需要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规避人员交替带来的理解问题,共通的价值观有利于项目的继续推进。

  未完成的设计,是一种着眼于未来,不断为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适配的设计。在当今社会格局之中,固化的设计项目会迅速过时,而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不仅能成为设计师长期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能够解决更多社会的复杂问题。

  石川善树作为预防医学研究者,以跨学科领域进行自己的研究,涉及预防医学、行动科学、计算创造学等领域。

  石川善树所提出的概念在于“并非为了未来世代进行设计,而是与未来世代一同设计”。由于目前我们的设计作品大体基于“为了谁而进行设计”的固有概念,而这容易导致视野的收窄。

  与未来世代一同设计,不仅要求“成人设计师”与“未来的孩子们”一同创造,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将“成人与未来世代”放置于同一立场,这样的设计案例目前还比较少。

  与未来世代一同设计的一个重点,是需要慢慢的推进,由于时间线的长期化,各种不同职能、不同阶层的人需要时间来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联系一旦稳固,便不容易被破坏。

  “手机应用[Minna Bank]”就充分体现了“跨世代”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演变:原有的银行产业的“老人”们,需要与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新世代人群”不断沟通并达成一致、互相理解。

  也正因为如此,作品开发周期相对较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之后,大家都能够达成共识并推进项目设计。

  在于未来世代一同设计、一同协同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人的“共处”是具备延续性的。

  中国台湾的获奖作品“台东慢食节”的发起即是如此:将不同年龄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共同体的圈子越来越大,在“那就做点什么吧”的提议下,诞生了慢食节。

  而即便节日结束之后,这个圈子的关系依然会存续下去,做出更多的创新项目,因此,不同年龄、世代的人们必须从“共处”开始,花费时间一边进行对话,一边进行创造。

  “与未来世代共同创造”并不只是创造一些具有高度耐久性或可永久存在的东西,而是以毁灭为前提的循环的设计。当一个设计完成它的使命时,它就会被留给后代来决定如何处理。

  为谁设计?我们能否意识到不仅是当前的消费者,还有未来世代、自然环境和地球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呢?今后这种观点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原田祐马是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空间演出设计学科客座教授,亦是UMA/design farm的设计师代表。

  今年,原田祐马将视线移向了弱势人群,提出了“产生凝视的设计”。在社会不断向前推动之中,不仅是各种生产领域,在设计的领域也依然存在有设计师会“忽视的群体”。

  为了避免视而不见,为了能想象平常看不见的部分,设计又应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的,保留一定程度的“麻烦”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麻烦才能创造出人与人的接点与关联。

  业主兼建筑师的黑岩裕树基于自己的受灾经历,为了今后紧急事态发生后可以向民众提供一处开放的空间,将其私人住宅的一楼作为公共浴室开放。并非追求利润,只是单纯地为当地提供一处防灾的基础设施。虽然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却造就了当地安全网的一部分。

  由于神水公共浴场并不过分追求利润,不会将当地人视为纯粹的利用者。正因如此,实现了私人住宅服务公众的状态。建立了超越“店铺”和“顾客”的“麻烦”关系。能在灾害发生后,让居民们团结一致展开行动。

  另一个关键要素,在于探索设计面临选择时的“中间地带”。获奖作品“会员制搜救直升机服务 [COCOHELI]”作为一个由登山爱好者组成的共同体开发,既没有强制使用服务,也没有娱乐价值,更没有媒体的干预。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在山林中遇难。“COCOHELI”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诞生于这种历史经验中,不同于“呼救、救援”式的目的达成型服务,而是依靠人们的互助精神建立起来,这是“产生互助凝视”的一个成功设计案例。

  保留麻烦,探索二选一时的“中间地带”。这需要付诸大量的努力。有时需要将功能和效率屈居次席,甚至会成为难以使用、低效的设计。

  消费者为了享受其私生活,只追求高效、实用的生活方式。而变得难以察觉到他人的存在。“凝视的产生”是一种反抗将市民变为消费者的力量。

  在私有化以高效和实用的方式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关注和为了生计“无法停止”的人们。例如,不能武断地去定义那些在疫情中也继续从事不被理解工作的人,而是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背景并提供帮助。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关心、爱护TA的视点。

  Kaie Murakami曾任职于三宅设计事务所,现为设计工作室SIMONE代表,为LV、LEXUS、Dior及各知名品牌提供设计服务,曾获戛纳金狮奖、纽约ADC奖等。

  在去年,Murakami曾提出“有助于环境改善的设计”趋势,今年,他将其更进一步,提出了“为了共生的设计”。

  共生有着多种广泛的概念,从总体上来说是人类与大自然环境,而细分则遍及不同人群、人种,各种社会组织、甚至非人类中心的动植物、微生物等。

  为了解决相关的难题,强调共生的设计概念,设计师们应该将焦点放在具有高度可实现性的设计上,鼓励改变基于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系统的“富足”价值观。

  “反推”式设计,不是从现状开始不断改善,而是尽可能以未来为起点,用反推的方式进行设计。

  作为儿童托管机构,幼儿园承载了很多家长对于老师的期望,希望老师能够“面面俱到”,而这会让老师个体肩负更多的责任与压力。

  将不必要的事务通过科技来完成,减轻老师的负担,并能够让老师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孩子本身,通过对工作方式的反推思考,设计改变了老师的工作模式,完成了人与科技之间的良好关系,这即是一种面向未来共生的设计。

  为了项目的延续和共生,创造一种和责任共存的“喜悦”和“希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就必须要提到2021年GOOD DESIGN AWARD的全场大奖“分身机器人咖啡厅DAWN ver.β和分身机器人OriHime”。

  通过为残障人群提供操控Orihime分身机器人的形式为他们增加了回归社会的工作机会,这种保障了“尊严”和“希望”的设计,就是共生的概念本身,它给人带来了“创造的喜悦”。

  自身的视点、社会的视点、环境的视点……从多种视点出发,看清各种欲望之所在并思考未来。为此,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现实和虚拟世界抱有亲近感的数码原住民世代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为了共生的设计”中,重要的是更多人参与进来。无论哪个世代、哪种属性,在不同人群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共同面向未来,共同思考能为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力的设计。现代的技术环境可以为此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更应该将设计推向全民。

  田中Miyuki为策展人和制作人,同时也是东京工业大学文科研究教育院客座讲师,并担任大阪·关西世博会日本馆的基本构想创造员。

  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多被视为“多数群体”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很多难以做到的事情,甚至觉得自己被排斥。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和社会的数字化发展令环境、经济以及个人福祉方面更加复杂,甚至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畴。

  在获奖作品“志摩之家”中,一对在当地医院工作的夫妇在他们的家里提供了可以让医院实习生、研修生住宿的功能,构建了与当地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

  至今为止,实习生的住宿一般都会被安排在酒店。每天只往返于酒店和医院之间,缺乏接触当地文化、当地社区空间的接点设计。虽然学生们知道有在这里工作的机会,但因缺少令他们坚定“在这里工作”的契机,从而陷入去其他地方或留在这里的两难选择。

  而在志摩之家的实习、生活过程中,实习生与当地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并且也会交到朋友。在未来,他们也许会回到这里,为当地医疗做出贡献。志摩之家就是这样一个最初的接点。虽然一次容纳的人数并不多,而且需要花费时间,但是这是一个可以对地方医疗工作者短缺问题产生实质影响的项目。

  北长濑“社区冰箱”项目以当地人为对象,提供了一个想象与自己生活在相同环境、经济背景下的生活困难者的机会。这个项目的重要特点在于,并非是向看不见的他人直接提供什么,而是通过捐赠的物品间接地实现了“在需要帮助时相互照应”的社区。

  在我们的城市中,什么也不做只是呆着的场所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残障人士只要在街上站着不动,就会被视为在寻求帮助,很难允许他们没有目的的存在。

  而在未来,不过度明确目的,可以说是实现“需要时间的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最初有设定一个目的,能否通过设计的包容性实现,想象除此之外的可能性,允许这些可能性的发展。

  “小”意味着“灵活的行动”,也连接着可持续性。最初无需过分追求“大”,当可以持续下去时,再逐渐扩大即可。

  类似这种“小”项目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时间的设计”即使能够获得共鸣,通常也很难在短期内作为商业项目成立并持续发展。正是在难以追求经济效益的领域,这种“在能力范围内改变社会”的个人型项目是非常适合的。

  至今为止,由于我们的细分化,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创造和发展。但从今往后,简单的标签细分可能不再有效。不是根据某些属性来划分、评判人,而是直面每个人的不确定、复杂的个性。

  就各层面的意义来说,或许我们已迎来了需要重新连接支离破碎的人与人的关系,对每个人自身以及社会中的人性进行重新梳理的时机。虽然这对社会来说缺乏效率,但是需要一种不同于以追求发展的社会的评价轴。可以接受个体中存在的复杂性的态度和智慧将如何酿成共同体。这时,设计是否可以利用其多年积累的力量来共有问题、体谅他人、连接彼此呢?

  显而易见的,在2022年,设计的主题重心是“从小做起”,社会的剧烈结构变化,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让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愈发复杂,而停滞、落后的设计理念将被快速淘汰。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我们从更多创新的角度,从环境与人的共生性,从项目的可延续性等多个角度考虑一个设计作品将要如何推进。

  现在,GOOD DESIGN AWARD 2022依然在接受优秀的设计作品的报名,我们期待着能够在今年的颁奖现场,了解和观看到您的最新设计作品,体会您对于社会及未来的设计理念。

  设计的种子往往诞生于安静的倾听。无论世界性的大问题,还是我们周围的小小祈祷,都希望得到回应。设计有能力赋予这些愿景和创意以形态,或让他们成为一种机制,并在社会中生根发芽。

  人与人,愿景与社会都可以通过设计联系在一起。相互体谅、相互同情,生活在具有创造性的未来之中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GOOD DESIGN AWARD期待着那些绽放新价值、打动人心的事物、机制以及创意的出现。

  以当时通商产业省所创设的“优良设计商品选定制度(G Mark制度)”为母体。

  每年举办一次,至今为止已经收到来自45个国家、地区的报名,是具有国际性的设计奖项。

  日本国内GOOD DESIGN AWARD的认知率为83.6%,G Mark的认知率为81.0%。是日本家喻户晓,具有高度影响力的设计奖项。

  邀请90多位活跃于设计一线的设计师、建筑师等国内外专家作为评委进行评审。

  在GOOD DESIGN AWARD的获奖作品中,能够启发未来的优秀设计将被选定为Best100,此外,还将在Best100中评选出以下的特别奖项。

  随着设计这一词汇和其作用在社会中的不断渗透,社会重要度也与日俱增,报名对象和报名者的属性也变得更加宽泛。产品、建筑、室内等传统领域自不必说,社会、地域的课题解决和新交流的系统、媒体及商业的展开等也可以报名参赛。无论有形或无形,只要是为了人、社会和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称为设计的事物都可视为评审对象。

  获奖者有资格使用作为获奖凭证的G Mark。这是被认可为“优良设计”才可以使用的标志,其社会价值广为人知,深受大众的信赖。获奖者可以使用G Mark宣传获奖作品。

  每件获奖作品不仅可以获得奖状,还可以登载至获奖年鉴《GOOD DESIGN AWARD 2022》。此外,也可以和评审委员的评价一同永久登载至官方网站,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查阅。

  主办方通过在线活动介绍获奖作品、举办展览、SNS发布等宣传手段之外,还提供电视和杂志的专题报道、销售企划、海外参展等多种曝光机会。

  针对获奖者的问卷调查显示,自1957年创设以来,持续活动的GOOD DESIGN AWARD不仅在日本国内具有高认知率,其支撑日本设计的历史和实绩也为获奖者们带来了各种积极的影响。

热门导读

Copyright © 2002-2023 游乐区新闻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