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游乐区新闻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验

唐君毅与《道德自我之建立

时间:2024-03-25 22:14|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在新儒家的二代巨子中,唐君毅(1909――1978)一直以“仁者”著称。“仁者”当然是一种气象,它既表现为与人相处中的宽厚、包容与和气,又表现为一种深厚的悲天悯人的宇宙情怀。关于前者,有他的《人生之体

  验》为基础;而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其晚年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但是,无论是人生体验,还是悲天悯人的宇宙情怀,实际上都要以其《道德自我之建立》为前提,并且也都是在挺立道德自我的基础上实现的。唐君毅经常提到他在三十岁左右时思想就基本定型了,其实所谓定型主要也就指其《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的道德进路与思想格局而言。

  唐君毅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早年的思考主要是一种悲悯的宗教情怀。进入大学后,大众思潮层面的科学主义与哲学层面的逻辑实在论也曾经是他的主要薰习,因而认为“唯由科学以通哲学,乃为哲学之正途”(《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第471页)。所以,从生命情调来看,他似乎更近于梁漱溟先生;而就思考路向来说,他似乎也不脱离当时由科学以通哲学的思潮路向。1936年,他力主科学与玄学同为真理,并因进一步思考二者关系而请教于熊十力时,熊明确告诉他:“科学之真理,不得与玄学真理,同为线页)。这就是说,虽然科学与玄学都可以为真理,但由于它们是不同层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同为真理”;只有在不同的存在领域上,它们才可以“同为真理”,由此撑开了其思考的立体构架。而由此进一步思考人生,那种能够为科学提供形上依据的玄学,表现于人生中,自然也就是道德,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其以道德自我作为人生之根底的思考路向。

  《道德自我之建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道德之实践》中,首提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超越现实自我”(《自序》)。“第二部《世界之肯定》,即本上部所启示之道德自我之尊严性,进而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之地位”(同上)。“第三部《精神之表现》,即以精神实在一名,代替前部中心之本体一名”,以“说明现实世界之物质、身体皆为精神之表现”(同上)。最为重要的是,该书对人生“各种道德心理,即通常所谓现实生活之本之饮食男女求名誉等活动,皆为同一精神实在表现之体段,而明其相通,使人知人之一切生活,均可含神圣之意义”(同上)。显然,这一道德自我的建立,实际上也就是在发掘人生精神本体的基础上,通过道德心灵的自觉,将整个人生从饮食男女之自然本能活动一直到追求精神实现的求名誉活动全然统摄起来,从而使人生成为一种道德的人生;使世界也成为一种道德心灵观照与统摄下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当他再撰写其《人生之体验》、《人生之体验续编》乃至其晚年评点中西印文化、融会儒耶佛为一炉而撰写《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时,仍然是由此道德心灵之一根而发,而其晚年所谓的“心通九境”之说,也主要是由此道德心灵之观照与统摄而形成。所以说,《道德自我之建立》虽然是唐君毅的第一部著作,同时也是对其一生探讨具有开基与定向作用的著作。

  该书写成于抗战最艰苦的二十世纪40年代,1944年出版于重庆,其后两三年间曾发行四、五版之多,至二十世纪60年代又再印于香港。最为重要的是,该书不仅表现了唐君毅对道德心灵的自觉,而且表现了新儒家的二代巨子以“道德自我之建立”的方式走向成熟。所以,牟宗三晚年在谈到当时的情形时说:“时友人唐君毅先生正抒发其《道德自我之建立》以及《人生之体验》。精诚恻怛,仁智双彰。一是皆实理之流露,卓然绝虚浮之玄谈”(《牟宗三全集》第十八卷第13页)。

  《道德自我之建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44年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Copyright © 2002-2023 游乐区新闻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