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游乐区新闻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

全会解码丨向“新”:四川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六个重大科技专项

时间:2024-05-23 06:23|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5月13日举行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从6个重大科技专项切入,以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其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四川的这一部署,吹响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号角。

  “最大的亮点!”多位与会者评价,通过几年时间集中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赛道,有望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全会解码丨向“新”:四川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六个重大科技专项

  瞄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会打出科技、产业、改革“组合拳”。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被列为首位。

全会解码丨向“新”:四川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六个重大科技专项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分别指向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与会者认为,这些科技专项事关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与我省科技基础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位于首位的人工智能,是四川今年的1号创新工程。四川正采取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目前,四川已聚集1100余家相关企业,省内有27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3月初,“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首批7个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下一步,四川将围绕大模型、智能终端等重点方向,全力突破先进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方面关键技术,加快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研发与应用。

  “低空经济”,也是与会者关注的热词之一。与之相关的航空航天重大科技专项,则将打造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拳头产品。

全会解码丨向“新”:四川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六个重大科技专项

  先进装备重大科技专项,将加快突破极限制造、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开展核医疗、轨道交通、智能农机等领域特色装备攻关。

  生物制造重大科技专项,将加强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研究,突破生物检测与治疗、核医学等共性关键技术,创制一批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

  清洁能源方面,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建成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实施清洁能源重大科技专项,下一步将加快氢能、太阳能等开发与高效利用,力争突破燃料电池、新型储能等方面关键技术。

  先进材料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元级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四川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实施先进材料重大科技专项,将加快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钒钛、稀土等战略材料,推动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为什么要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会者在讨论中形成共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紧扣全球科技发展前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发展需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新分析,这是谋划实施这批重大科技专项的战略考量。

  会场上,在技术突破基础上实现产业“换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引起与会者热议。大家感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把握和用好这个趋势,四川发展就能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否则就可能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近两年,我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领域保持两位数成长,全柔性显示、固态电池、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也正在孵化催生,成为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的重要支撑。”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举例。细数全会明确的重大科技专项,都是代表未来的赛道,而此次的前瞻性布局,可能就是下一个引领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爆发点”。

  “集中力量办大事。”科技厅厅长吴群刚说。重大科技专项,通过资源集成和有组织科研,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来是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一招”和“重中之重”。此前,四川深入实施航空与燃机、工业软件及信息安全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20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多个首台(套)和国产化替代,进展良好。

  吴群刚表示,通过几年的集中攻坚,希望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同样能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催生新产业新赛道。

  “每一个未来赛道,都可能催生一家大型企业乃至一个产业,但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很长的路要走。”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历章感叹。“攻坚”二字,可见艰难。

  路虽远,行则将至。如何将6个重大科技专项及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落到实处?与会者表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踏踏实实探索出一条向“新”求“质”的路子。

  在本轮部署中,科技创新不仅是高校院所的事,还要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多位与会者均提及刚成立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该学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围绕产业发展所需,有组织地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

  “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有利于部分领域加快形成先发优势。”绵阳市市长李云举例,绵阳在全球领先的高能X射线FLASH放疗仪,就是科研院所和企业携手的成果。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接下来,四川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激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本次设置的6个重大科技专项,更加注重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奔赴”。与会者认为,从新技术走向新产品,再转化为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前瞻布局技术产品迭代升级、走向市场的“试验田”。

  要打造一批高集成性、高影响力的典型示范场景,强化应用实测和市场验证。美团四川公共事务总监李艾提到,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多个商圈落地多条航线,接下来希望能在四川布局。

  “抓两头的同时,还要带中间。”吴群刚表示,一头抓前端源头技术供给,一头抓后端成果转化应用,中间环节则是中试研发、中试熟化。此外,还要持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育出来的,特别是前沿科技突破,那是需要多少年、多少人才能实现的。”大家纷纷表示,分析宜宾和遂宁的锂电产业,最大的启示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更要尊重科学规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02-2023 游乐区新闻网站 版权所有